张芳是天津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十年。眼见父母年龄渐大,至今单身的她受上海当地政策约束也无法买房落户,几经权衡决定换到离家很近的北京工作,开始了北漂生活。
三月抵京后张芳人生地不熟,于是先暂住在朋友家,过了一阵边找工作边看房的日子。然而工作来得又急又猛烈,一进项目组便是一阵兵荒马乱。等到七月项目结束,终于又有时间塌下心来找房子的时候,市场行情却让她惊呆了:几个月前自己看好的那个三环边儿上的小区,当初5500就能租下还不错的一居室,如今已经瞬间涨了大几百,算上煤水电和交通费,一个月就要小七千。牙咬了又咬,还是没舍得从一万出头的工资里拿出超一半的钱来租个房。
“如果不是新工作很满意,真想继续回上海算了。”
最终,5250的价格她租下了某品牌公寓旗下合租三居室中带独立卫生间的主卧。而这个价格,在两个多月前,努努力跳开中介直接找房东一手直租的话,也能租下一间装修稍差的小一居,而不必和另外两个陌生男孩挤在一起。
在应届毕业生毛乐乐的计划里,毕业工作了就能自己赚钱不再啃老。而超出预期的房租让她的愿望落了空。
由于校外实习和工作很多,毛乐乐从大三下半学年便开始在校外租房。实习收入低,她和另一实习生一起合租了某品牌公寓合租房中的一间“半隔断房”——正规两室一厅中将客厅隔成的房间。1500每个月,每人均摊几百块,算上家里的补贴,日子也不算太难过。然而去年年末,出于安全隐患这种隔断房被严格整改,而正规居室合租房房租又暴涨,她只好选择暂时搬回学校。
今年夏天,因毕业必须搬离宿舍的毛乐乐再一次开始了她的租房之旅。新工作在四惠,工资每月3900。离公司半小时车程之内的小区她几乎看了个遍,合租房最便宜也在2000左右,工资的一大半直接就交掉了。“本来想着毕业了就能独立,结果现在每个月还是要靠父母接济才能活下去。”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政策的引导下,最近一年多北京商品房房价趋于稳定,有些区域还出现了微小的下调。然而已处于高点的房价对于大多数“北漂”来说仍然买不起,只能继续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