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长三角在线 > 信息资讯 > 长三角在线CSJonline.cn> 浏览正文


2019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长三角珠三角潜力居前


 
2019-9-23 15:43:34

来源:泽平宏观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白学松

实习生姜文镪、杜光瑜等对本文有贡献

导读

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一般经历两阶段:从城镇化到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城市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我们在前期推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2019》、《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等系列报告,本篇结合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对中国规划建设的19个城市群进行排名,并对五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逐次分析。

摘要

2019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1)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GDP,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大部分城市群建设尚不成熟。2)世界城市群发展可划分为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经历了从单级城市、都市圈到城市群的演变。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世界五大城市群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的分工协作等逐渐崛起成为各国提升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3)基于我们在2019年4月《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基本面+市场面”两个层面27个指标分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发展潜力居前,之后是海峡西岸、山东半岛、中原、辽中南、关中平原、北部湾等。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经济规模居前、产业创新实力领先,GDP、A+H股上市公司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分别占全国的38.1%、64.1%、63.9%。从人口看,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京津冀近3年人口增量领跑全国,分别年均增长142.2万、100.9万、87.3万、63.8万、42.7万人,中原、海峡西岸、北部湾、关中平原、山东半岛、黔中等亦明显增长,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人口减少。当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进入趋于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11个城市群处于快速发育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个城市群处于雏形发育期。

NO1.长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1)长三角GDP达17.9万亿元,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层级结构最合理的城市群,已有六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未来将以核心城市为支点构建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2)长三角以电子、汽车、现代金融等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3)长三角石化、冶金等领域存在一定无序竞争,核心城市规划滞后,经济效率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差距。

NO2.珠三角城市群: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1)2018年珠三角人均GDP达12.9万元、居中国五大城市群首位,城镇化率85.3%、中国最高,将与港澳“拼船出海”,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珠三角制造业水平发达,未来致力于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3)除深圳外,珠三角城市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优质公共资源短缺。

NO3.京津冀城市群: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1)京津冀整体创新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A+H股上市公司市值31.4万亿元,占全国的41.1%。近年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将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2)京津冀呈现“重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布局,高耗能行业占比近几年明显下降,未来将向“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方向着重发力。3)京津冀城镇规模等级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明显。

NO4.成渝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1)成渝2018年城镇化率达53.8%、西南最高,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战略地位突出,极具发展潜力。2)成渝产业协同度较低,未来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3)成渝内部缺少重要节点城市,成渝两地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竞争大于合作,创新能力不足。

NO5.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带。1)长江中游土地面积合计32.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常住人口总量达1.3亿人、仅低于长三角,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带。2)长江中游以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未来重点推进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的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带。3)长江中游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不及预期,公开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偏差。

目录

1.2019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

1.1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

1.2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1.3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榜单及分类

2.中国五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群

NO1.长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NO2.珠三角城市群: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NO3.京津冀城市群: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NO4.成渝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NO5.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带

正文

1 2019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

1.1 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

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19个城市群。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2015年至今,国务院已批复11个城市群规划。

19个城市群以25%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GDP,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目前大部分城市群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培育。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等,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根据恒大研究院2019年4月报告《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19个城市群土地面积合计约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1982-2018年,19个城市群常住人口从7.1亿增至10.5亿,人口占比从70.3%增至75.3%。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61.7%,即城镇人口6.5亿,占全国城镇人口的78.3%;GDP合计79.3万亿,占全国的88.1%。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山东半岛五个城市群人口过亿,分别为1.5亿、1.1亿、1.0亿、1.3亿、1.0亿。中原、珠三角、海峡西岸、哈长、北部湾、关中平原六个城市群人口均在4000-7000万之间,辽中南、黔中、滇中三个城市群人口在2000-4000万,而山西中部、兰州-西宁、呼包鄂榆三个城市群人口在1000-2000万,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不到700万。目前大部分城市群建设尚不成熟。一方面,多数城市群中心城市尚处于集聚阶段,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城市群内的各城市之间由于利益因素互相博弈,协调机制不健全,城市群之间也存在同质化竞争、资源错配等问题。

编辑:长三角在线 csjonline.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长三角领跑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
·2024赛迪中国百强县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江苏2
·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长三角“C位”城区“组团”向新 长三角C9联盟联席
·暑期游火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助力浙西、皖
·铜陵义安区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多彩贵州”文旅推广长三角推介会后 长三角游客
·宣绩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甬舟铁路……来看长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长三角在线 www.csjonline.cn自身不采编任何新闻信息,本站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本站不刊发涉政治、国际、时评、贸易争端、涉外涉港澳台文章。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2024 华易信息 长三角在线 csj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199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