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有三条高铁同时“彩排”,分别是郑万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郑州至阜阳段、商合杭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它们目前正在满图试运行,这是新线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最后一个阶段。“长三角人”最关心的,是其中的商合杭铁路商丘到合肥段、郑阜铁路的安徽段,它们11月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安徽省最后两个不通高铁的地级市——阜阳、亳州将迈入高铁时代。亳州晚报记者李鹏经常往返于亳州与合肥间,他说以前从亳州到合肥,乘坐普速列车要4个多小时,从高速公路开车也要4个小时。未来,从亳州到合肥的车程将缩短到1个多小时,亳州和阜阳人可便捷地搭高铁去往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
长三角铁路网的好消息,绝不限于多了几个城市通高铁。
长三角高铁网正在“填空”
今年年底前,除商合杭铁路商合段之外,长三角还将有徐盐铁路、连镇铁路董淮段等陆续开通运营,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5300公里,运营的铁路覆盖长三角除浙江舟山以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铁路线也是扶贫线。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以及江苏的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薄弱,这些区域正是长三角高铁布网“填空”的重点区域:年内商合杭北段、郑阜、徐盐、连镇铁路连淮段将开通运营。合肥至九江、徐州至连云港、盐城至南通和沪通一期等项目的建设正加快推进,六安景铁路(六安至安庆至景德镇)也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皖北和苏北的经济发展将直接受益。比如安徽阜阳,作为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区之一,阜阳距离郑州、合肥、武汉等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公里之内,以阜阳为中心的150公里半径内有超过3000万人口。阜阳市发改委铁办副主任杨晋认为,高铁将拉近皖北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还比如安徽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是该市的首位产业,高铁将给当地带去了更多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医药产业对接的机会。另外,亳州、阜阳、寿县等地,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未来文旅发展可期。
皖南人也高兴。为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此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池州至黄山、宣城至绩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为项目后期开工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刚刚揭牌不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吴江和青浦几乎“手无寸铁”,这种情形未来将改变。规划的沪苏湖铁路,将横向穿越一体化示范区,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关于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作批复,同意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未来将纵向穿越一体化示范区,今年8月19日,通苏嘉甬铁路跨杭州湾通道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已顺利完成。一纵一横两条新线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力争尽早开工,这让“示范区人”很是期待。
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在长三角“升级”了
10月29日,金华至宁波铁路全线开工建设,绍兴的新昌、嵊州,宁波的奉化等地都将受益。建成后,不仅沿线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还能实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与宁波舟山港的互联互通,长三角的进出口的渠道进一步畅通。第二届进博会正热,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长三角铁路也在发挥作用。
在长三角,海铁联运已是寻常事。9月5日,满载汽车、纺织品、太阳能板等物品的首列集装箱“铁海快线”班列,驶出无锡南货场,到达上海港后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今年1至9月,宁波港完成“海铁联运”60.3万标箱,同比增长38.8%,超去年全年总量。
在长三角,中欧班列“升级”了。9月8日,满载“江苏造”产品的X8074次中欧班列,从南京驶向莫斯科。这是点到点开行的中欧班列,直达目的地,换装和整理作业时间较之前的中欧班列节省近五分之一。9月27日,X8020次中欧班列(合肥—杜塞尔多夫)满载着“安徽造”的机械、家电及液晶显示器等货物,从合肥货运中心北站物流基地又一次顺利发运,至此今年来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到数量达300列、29164标准箱,同比增长199.24%。2018年,合肥中欧班列共发运182列,超过前四年发运总和,其中回程班列同比增长近10倍。
10月9日上午,长三角首条跨境电商班列——中欧班列(义乌—列日)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菜鸟号”正式开通,从义乌满载82个标准箱发往比利时列日,这也是义乌第11条中欧班列线路。
“双十一”将至,铁路也奔忙。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结合长三角地区货运结构和区域经济特点,积极与大众、吉利、东风等企业合作,通过改扩建物流基地、修建专用线、变货场为企业前置仓库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商品车运输服务,并密切与顺丰、京东等快递企业合作,开行快速货物列车保障城际快消品、生产生活物资的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