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为什么叫地中海?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通红润泽的生肉,真的新鲜吗?11月8日,长三角区域科技交流活动在上海科技馆举行,随着长江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科普也成为沪苏浙皖深化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是新时代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交流会上,200余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中小学、企业、政府等科普领域实践者和专家,就科普传播、科学素质教育、场馆科普、企业科普、科普政策等多层次、多纬度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此外,首本《2019浦东‧长三角区域科普交流论文集》也在此次活动中正式亮相。据悉本次活动前夕,共征集到各类科普论文57篇,经专家评审,来自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胡俊等三人的论文荣获一等奖,并在活动现场进行了论文分享。
例如,“博物馆作为一个聚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的实体场所,那在5G时代博物馆应重视哪些技术,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效应和参观效果?”围绕这个话题,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胡俊带来了主题分享;作为科普企业代表,江苏常州的环球动漫嬉戏谷进行了“信息化为科普教育事业赋能”的主题分享;具有上海海洋大学高校背景的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则从高校科普的困境出发,分享了建议与解决方案。

上海科技馆分享科普经验与建议
在长三角区域,上海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聚集了更多优质科普资源,在长三角科普合作交流中也具有独特优势。以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新区为例,其拥有上海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65家,还拥有上海科技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科普场馆,创作了《中国珍稀物种》、《熊猫滚滚》、《蛟龙入海》等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培育了浦东科技节、中国浦东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集市等一批品牌科普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科普工作优势互补,上海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代表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还与长三角区域的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及嘉兴市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普教育基地就共同建立“长三角区域科普教育基地共同体”签订了框架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