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庆文,戴德梁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三角一体化趋势进程中,产业在区域的一些流动。
产业转出
第一,谁在离开长三角?
从产业类型上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被动迁出的类型,主要是一些“三高一低”的产业,表现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如:纺织、压铸件、化工、印染等。另外一类,是一些附加值还不错的产业门类,比如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等,这类产业多数是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迁往长三角的次级城市。
产业转入
我们再看一下谁在转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区域重点转入产业城市的迁入产业不断向高层次跃迁。
重点迁入的门类,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得益于长三角巨大的消费市场,高端食品、快消品等产业,也是这几年重点进入长三角的行业领域。
我们选取一些长三角的标杆性开发区,过去几年招商情况来看,外资仍然是流入长三角最集中的类型,上海及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苏南地区仍是外资企业发展的主战场。
产业流动影响要素
那么影响长三角产业流动的要素是什么?
通过我们与各开发区的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吸引企业进入长三角的因子,主要是对长三角圈层的区位交通、产业聚集的普遍认同。
上海产业区域协同
国际优质产业要素在加速向上海集聚,总部经济对上海青睐有加。从国际产业分工与转移来看,上海与全球的高端制造网络联系更为紧密。同时,高新制造业研发中心对上海的青睐度提升。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增长点。虹桥地区成为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门户高地和样板。
建议
我们主要从协助政府产业发展和招商角度,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1)长三角跨区域政策普惠性弱,政策一致性亟待跨省协调。
2)长三角缺乏统一的市场体系,须统一标准提高合作效率。
3)公共服务的区域一体化“断崖”,须打通跨区服务平台关卡。
4)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建设一体化信用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