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长三角在线 > 信息资讯 > 长三角在线CSJonline.cn> 浏览正文


长三角:更高形态的一体化什么样?


 
2019-12-8 17:36:0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于近日正式印发。《规划纲要》共十二章,全文有三万余字,内容非常丰富,含金量极高。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经济社会交往密切。1982年12月,国务院成立上海经济区,这是“长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合作的最早雏形。从那时算起,长三角协同合作的探索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具备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从此按下“加速键”。

作为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按照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置了分阶段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12月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之所以是高级形态,是因为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更高形态的一体化,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一体化。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有条件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之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因此,《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在全国发展版图上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板块。

在一体化的推进上,《规划纲要》明确了“分区域”和“分领域”两条路径。

从分区域看,《规划纲要》按照以点带面、依次推进的原则和由小到大的范围,以新片区拓展功能、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复制、全域集成推进作为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更加有效地推进一体化发展。

根据《规划纲要》,全域层面,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作为规划范围,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中心区层面,把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作为中心区,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示范区层面,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新片区层面,建设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从分领域看,《规划纲要》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区域协同创新等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明确提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对营商环境创建、市场联动监管、公共服务等一定程度上具备条件的领域,重点是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尚不具备条件的领域,强调融合、联动、协调,提出了一体化发展方向。

《规划纲要》还突出了“示范区”和“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引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从地方探索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量变到质变,长三角一体化将有哪些重点任务?对此,《规划纲要》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部署了“7+2”的重要任务。

“7”,是指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2”,则是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的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任务。

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在对三省一市的分工上,《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这意味着,有关省市既要立足优势,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更要着眼全局,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

当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仅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严峻,这对经济外向度高的长三角地区必然会产生影响。从内部看,长三角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特别是皖北、苏北、浙西南等地与中心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时,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机制尚不健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时代机遇,精心筹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真正把长三角建设成为“一极三区一高地”,充分发挥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编辑:长三角在线 csjonline.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长三角领跑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
·2024赛迪中国百强县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江苏2
·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长三角“C位”城区“组团”向新 长三角C9联盟联席
·暑期游火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助力浙西、皖
·铜陵义安区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多彩贵州”文旅推广长三角推介会后 长三角游客
·宣绩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甬舟铁路……来看长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长三角在线 www.csjonline.cn自身不采编任何新闻信息,本站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本站不刊发涉政治、国际、时评、贸易争端、涉外涉港澳台文章。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2024 华易信息 长三角在线 csj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199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