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12月7日,上海财经大学在首届长三角国际论坛上发布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系列指数报告。报告认为,长三角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作为主要资源配置节点向外辐射的较为密切的一体化发展网络。
据悉,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系列指数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发布,旨在合理的逻辑框架下构造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对“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多元视角、结合多维数据构造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对长三角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推动整个长三角系统高效、有序、协调运行,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和聚集效应。
指数评价体系从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效益、城市活力、生活宜居和生态绿色六个方面构建起了包含70个子指标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从综合指数来看,由综合指标排名靠前的27个城市组成的长三角中心区是网络最为密集、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排名前十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舟山、嘉兴、合肥、无锡、黄山。
报告分析,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其相互之间特别是与上海间的一体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间的情况。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前十城市对为上海和苏州、上海和杭州、上海和南京、上海和嘉兴、杭州和宁波、上海和宁波、上海和常州、上海和南通、宁波和舟山、上海和无锡。
报告显示,上海一体化指数最高,作为整个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在长三角资源配置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作用较为明显;上海作为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势明显,也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枢纽型节点城市。一体化水平从高到低为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
从分项指标分析来看,报告指出:长三角核心城市活力强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城市活力指数越高,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排名前五;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南京、合肥、嘉兴、无锡、南通、湖州在长三角企业相互投资的市场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一体化程度较高;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宁波等重要节点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密集的高铁联系网络,高铁上的长三角初步建成;生活宜居指数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宁波和合肥,均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高的城市。
报告建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坚持“四个放在”,放在历史维度中,重拾人们对于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国际比较中,努力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放在现实发展中,拉长长板,补足短板;放在未来趋势上,建设强劲活跃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系列指数报告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