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爱卫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整治组联合启动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建筑工地、沿街门店、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绿地公园、农(集)贸市场、环卫设施七类场所,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重点。记者昨天来到嘉定区黄渡大居(一期)09A-08地块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工地,实地感受上海工地首个“人工智能”防控系统。
作为嘉定首个复工在建工程项目,黄渡大居(一期)09A-08地块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建设最高峰时驻有约400名外地返沪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工程建设周期紧迫,复工压力较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工地前的施工防疫通道分测温区、登记区、防疫用品发放区和消毒区。所有工作人员在首次进入时,需通过身份证读卡器录入身份信息,以及人脸照片采集,平台系统会生成个人档案,无需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工人每天上岗时,系统核对信息的同时,设备自动检测人员体温,并进行人脸识别,如感应人员体温异常,或非工地人员进入,系统会自动报警,直接推送到智慧管理平台。
据嘉定区建管委主任董爱华介绍,这一智能化管理平台今年1月开发完成,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材料管理等七大板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体现了平台七大功能板块中“应急管理”的优势,通过自动收集、自动测温、实名验证、信息预警四项功能,做到数据记录可追溯、上报及时无遗漏、24小时全天候监管模式。
“这好比开启人的‘五官’一样,从嗅觉、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管理。”董爱华介绍,视觉是指在工地内的摄像头,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工地装有多个摄像头,能将整个工地的情况“尽收眼底”。嗅觉是指对扬尘等空气质量监控,听觉是指对工地噪音的监控,触觉则是指通过力矩、位移等传感器来感知施工安全。目前嘉定区已有约15个在建工地接入这一系统,预计3月中旬将有50个工地接入,3月底将实现对嘉定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建工地全覆盖。
在工人宿舍区,记者发现,每间宿舍只有三张床,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每张床铺进行消毒,宿舍外的洗手水池配备消毒洗手液。工地负责人说,从重点关注地区返沪人员安排一人一间进行隔离观察,待观察期满后搬至三人一间宿舍,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6平方米。“原来宿舍是六人一间,现在这样降低了人员聚集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