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研发的30多台医用机器人正在武汉多家医院高负荷工作,对隔离区、缓冲区等进行7×24小时消毒作业,补充了医护人手,控制了院内感染风险。虽然这些“钢铁侠”本身百毒不侵,但它们身后,却站着一位位勇敢的“逆行者”——面对疫情,多位年轻工程师克制住内心的不安,冲到一线部署机器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工程师留下了这样的话:“人这一生中,有多少机会能在危险时为国家挺身而出?”
总部位于上海的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三年多、拥有120多人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公司创始人潘晶告诉记者,整个春节,公司就一直在忙:软件工程师在家写程序,硬件工程师到实验室搞开发;最不容易的当属身在武汉最前线的三位同事。
钛米的创业初心,是将机器人和医疗场景深度结合。三年来,它共推出了12款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医疗消毒机器人。由于问世不到一年,此前,这款机器人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在武汉一共部署了6台。但今年,随着疫情日益严峻,医院的消毒压力陡增,武汉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多家医院向钛米发来紧急订单。
当时已临近春节,零件供应商基本已放假,物流企业基本停摆。作为应对,钛米组建了一支应急行动小组,从生产、运输,到售后、培训等,进行全方位的准备。为了给武汉尽可能多的支援,一方面公司坚持生产,直到把库存的零件用尽,另一方面,它还将原先借给张江园区作展示的机器人也“召”了回来。终于又调集到10台消毒机器人。当载有机器人的货车停在武汉协和医院门口时,正是凌晨,但先期抵达的工程师还是在第一时间着手安装,只花了几个小时,就让机器人进入病区。
这之后,随着供应链的恢复,钛米公司提高了产能,陆续送达武汉的消毒机器人已增至30余台。据市经济信息化委介绍,上海作为全国人工智能高地,拥有一流的技术和人才。目前特殊情况下,全国各地的医院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充分释放。春节期间,市级和区级政府部门一直在帮钛米公司协调,希望能让其分散在全国的几十家供应商尽快复工。
钛米的机器人,工作时可以完全脱离人的干预。它能自主导航、自主移动、自动避障,更过硬的是它的“主业”——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或是喷洒医用消毒剂干雾,机器人能按照国家标准,完成消毒作业,对于最顽固的细菌芽孢,杀灭率也在99.9999%。而且,机器人非常智能,可以识别消毒空间、安排消毒时间、感知消毒效果,特别是可以覆盖一些特殊场景,比如,结合此次疫情防控的需要,机器人可以沿疑似或确诊病人的转移路径,及时跟进消毒。
消毒机器人的效率远超人类。同样时间内,机器人的消毒面积抵得上四到五位专业医护人员。目前,武汉医院的消毒机器人都是24小时待命,除了充电,基本上都在工作,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7个小时。以此推算,常驻武汉的30多位“钢铁侠”,相当于为当地充实了约200位医护人员,而且完全杜绝了医护人员二次感染的风险。
机器不是人,在其智能、高效、安全工作的背后,凝聚着普通人的付出,更别说此次战“疫”任务是如此特殊。据透露,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出现医护人员感染后,手术室所在楼层一度被完全封闭。为尽快恢复诊疗能力,钛米派往武汉的三位工程师不顾自己非专业医护人员的身份,毅然在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花了三个多小时,对消毒区域进行仔细勘察,对机器人作全面部署,终于成功地使得该区域重新对医患开放。事后,这几位年轻人都坦言:虽然当时头戴口罩、身着防护服,但背上的冷汗一直没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