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共有27例确诊病例痊愈出院,截止今天累计出院383人。27例出院病例中,共有2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来自定点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30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70例。针对抗疫新形势,上海方案发挥了怎样的功效?如何为境外输入病例有的放矢进行干预治疗?记者就此采访专家求解。
境外输入病例长时期不吃不喝,机体免疫有所破坏
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病例来看,境外输入病例年轻人较多,除了留学生以外,还包括海外打工人士、商务人士、飞行员等。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相较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病例有其自身特征,治疗上也相对有的放矢。由于国际旅行直飞航班少,折腾的时间很久,本身免疫功能受到了伤害。例如,有的患者飞回祖国历经中转国家,分成三段、两段旅程等,往往近30个小时甚至更长在机舱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其实对机体免疫影响很大。
“临床上我们看到有的患者饿出低白蛋白血症、有的甚至出现酮症,人体正常免疫都被摧毁了。另外,许多患者长期旅居国外,饮食较为西化,如何为他们有的放矢干预,我们做了一些饮食干预上的调整。”胡必杰介绍,倒时差、营养状况不好、伴有焦虑情绪,是境外输入病例的共同特点,为此饮食管理(多吃高蛋白)、睡眠管理、情绪管理等均要加强。
中医干预情志,在情绪管理中也发挥了不小作用。上海市中医药防控新型肺炎专家组成员之一、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教授表示,针对患者异常紧张,坐卧不安的情况,采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呼吸康复导引锻炼等方法缓解情绪。对于特别焦虑的患者,则在中药汤剂里加入甘麦、大枣、合欢花、玫瑰花等中药材干预,疗效很乐观。
所有患者应用羟基氯喹,“特效药”减少重症病例出现
值得欣慰的是,境外输入病例大多以轻症(轻型或普通型新冠肺炎)为主,鲜少转为重症病例。胡必杰透露了治疗方案,“其实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一样的。”在专家看来,羟基氯喹就是“特效药”,所有境外输入病例均应用了羟基氯喹,体重过重者用第一天给予负荷剂量。早期凝血如有障碍的患者,应用抗凝治疗,肝素、维生素C的应用等打出“组合拳”,加上氧疗、胸腺肽免疫疗法等,尽可能让轻症患者避免发展成为重症。
记者获悉,3月10日左右上海接连出现境外输入病例,至3月下旬达到高峰,治疗周期两周左右,因此近日又形成了“出院高峰”,后续随着境外航班减少,境外输入病例也随之回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出现重症的关键原则”,胡必杰说,“临床疗效证明,上海方案对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病例、黄种人、白种人等均很有效”。他同时强调,上海救治团队严格控制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即便个别人需要使用激素,通常也是小剂量短疗程。
关于部分市民关心的治疗后会否出现后遗症,专家明晰:新冠肺炎对肺部造成纤维化的损伤,比17年前非典小得多。从目前所有境外输入病例来看,并没有出现明显广泛肺部纤维化病例,因此患者基本可以得到完全恢复,可以说,后续对肺功能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上海方案中针对氯喹选择应用副作用较小的羟基氯喹,尽管有报道称羟基氯喹可能诱发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视网膜病变,但任何副作用都应与剂量参照来评价,上海方案中明确的羟基氯喹应用量并不大,治疗中心电、血药浓度等指标随时监测,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充分保障。
上海方案多次输出助力全球,中医方子亦圈粉“老外”
许多境外输入病例对中医的诊治同样印象深刻。张炜告诉记者,不少境外输入病例肝胆湿热重,长期饮食习惯原因导致“热”与“燥”,中医诊治更注重养阴清热,同时针对燥热,通过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恢复人体阴阳气血,滋阴补气,并配合清热的药物双管齐下。此外,自非典后他及团队研制的扶正通络方(颗粒),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助力重症患者扭转肺部纤维化。
随着全球疫情暴发,上海方案备受全球同行关注。专家组内包括张文宏、胡必杰、卢洪洲等多位专家参与多国连线,召开全球视频会议,传递上海方案的成熟宝贵经验。就在前天,南非与上海连线,“南非同行对我们上海前阶段的防控措施非常钦佩,我们也积累了足够经验,避免重症化可以减少患者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挤兑,此外,方案中的特效药及联合用法、禁忌用法,可大幅减少新冠肺炎病死率”,胡必杰说,“希望我们两个多月的探索实践,可以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而作为祖国瑰宝的中医,目前已在韩国等海外应用。在市公卫中心,美籍白人患者亲眼目睹中医药治疗显著疗效后,主动要求喝中药,并直呼“Amazing !(神奇!)”传统中医“圈粉”不少国外友人,张炜对此表示,“将‘上海中医经验’复刻给更多同仁,我们才更有把握全面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