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在小区门口服务,熟悉下业务。”“哪里需要去哪里……又是满满的一天。”“跟着志愿者大哥组团来献血。”“今天好冷……志愿者服务中有事留言。”“感谢昨天奋斗到深夜的三名战友……”从2月12日起,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子徐鹏的微信圈动态,一直不断地更新着他的“战况”。
当大多数人都宅在家的时候,他却四处“征战”,为爱献血、道口执勤、保卫家园成了他一个月来的赫赫“战功”。
一口气报了几乎所有区的志愿者
今年28岁的徐鹏,2013年曾服役于上海警备区海防第二旅,五年后退役。目前就读于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正在积极备考专升本。
“站出来、担重任、干实事”,五年的军人生涯练就了他一身的“英雄”气魄。在部队里曾担任过通讯员、文书、副班长、班长、军械员等岗位的徐鹏,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传承铁军精神,争做铁军传人”的号召,退伍不褪色。
疫情发生以来,徐鹏问得最多的就是“哪里可以报名志愿者?”当时,上海各区县、街镇纷纷发出了志愿者招募令,号召青年人员行动起来。徐鹏作为退役军人,迫切地想要加入志愿队伍。他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同时向嘉定、普陀、虹口、杨浦、青浦5个区的8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发出了“志愿服务”的申请。“一心想在疫情期间为大家做点事情。”徐鹏不好意思地说,后续他又报了几个区的志愿者岗位,“除了崇明实在太远了,往返不方便,几乎所有区的志愿者岗位我都报名了。”
最后,根据“就近安排”的原则,徐鹏被嘉定区江桥镇志愿者服务中心成功“录取”,到嘉怡社区当起了“守门人” 。
白天在社区,晚上去道口
嘉怡社区共有2000多户居民,外来人口比较多,社区内的出租率比较高。当时,社区人手紧缺,亟须志愿者来帮忙。
其实,徐鹏的家并不在嘉怡社区,每天徐鹏都自己开车5公里来到嘉怡社区。“您的身份证没有贴标,请您立刻登记一下”“出门记得戴口罩”....每天早上8时,徐鹏与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准时到岗,只简简单单佩戴一个口罩后,就开始了测温、排查、登记信息等工作,两班轮换,风雨无阻。
志愿者的事儿,很琐碎。嘉怡社区外来人口比较多,如果有人从外地回上海,在进小区之前,徐鹏会协助他们进行社区信息登记,表格填写。有些人一个人回来,行李不少,或是怀里还抱着小孩,不方便拿东西,徐鹏总是热心地帮他们拎这拎那。
有些年纪大的老人,看不清楚字或是字不会写,从而无法用手机注册登记,徐鹏便带着他们去小区的亭子,填写完纸质单子后,交到居委会,再输入进电脑。有的老人需要拿快递,徐鹏便帮他们到小区门口取完快递后,再送到家门口。
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的,有时从早上8时到傍晚17时,他总共来回跑了近30趟。对于徐鹏来说,最温馨的话,就是听到居民们亲切地对他说“谢谢侬!”
白天做着居民的守护神,到了夜晚,徐鹏仍密切关注一线战“疫”的情况。当他看到各高速道口紧缺志愿者后,3月1日他又主动报名了花桥高速道口的夜间“巡查员”。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做这些应该”
在花桥道口当志愿者,徐鹏的岗位有两个,一个在道口执勤,加强对返沪车辆的测温、检查随申码。另一个则是到防疫站支援,引导体温异常者去医疗站进行复测。为了保证白天能在社区当志愿者,徐鹏和排班的工作人员主动申请,“尽量把我的班排在夜间。”于是,徐鹏不是16时至24时出现在道口,就是半夜24时到次日凌晨6时在防疫站忙乎着。
有段时间,一直连续下雨。在道口,尽管穿着雨衣,但雨水总会渗到衣服里去,“那种冰凉的感觉真不好受。”徐鹏回忆道。看见有抱小孩的人,徐鹏便会主动拿着凳子放在一边,让他们既坐着休息,又和其他排队的人保持一定距离。有些乘客一行全家好几口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填写健康登记表。为了避免车辆在道口排队时间过长,这时,徐鹏总会手把手帮助填写。“我熟悉流程,填写速度就会快很多。”徐鹏心中总是想着他人,“只要能帮他们节省时间,哪怕提前一分钟也好。”
2月24日晚18点,忙完了一天的社区服务工作后,看到了全市呼吁献血的号召后,徐鹏戴着口罩,和同伴一起驾车又匆匆赶到了嘉定瑞金北院的爱心献血屋。“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来!我必须来!”面对疫情,他又一次坚定地撸起了袖子,而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为“爱”献血了。
“新兵营上的第一堂教育课,就是‘美丽的上海,守卫的地方’。”徐鹏对此印象十分深刻。“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为这座城市做这些,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