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彭嘉雯没闲着,做品牌定位、进行产品研发调研、联系工厂、学习直播知识。“现在自己好像一个全能型选手,什么都需要考虑到。”正筹备创立自己美妆品牌的“95后”香港青年彭嘉雯对中新社记者说。
2017年,彭嘉雯毕业于香港公开大学检测认证专业,偶然机会接触到沪港青年会,在青年会“一条龙”服务的协助下,她开启了“北上”征程。
在沪三年,彭嘉雯的角色从产品开发助理到产品经理,从团队新人到组建自己的团队,现在她正着手创立自己的美妆品牌。
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美妆行业也不例外,但彭嘉雯在“危”中看到了“机”。“疫情给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让我有时间去思考未来的路。在上海工作三年,一直有创业的想法,我感觉就是现在。”彭嘉雯说。
彭嘉雯深知,创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控制好产品的供应链,而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吸引她的主因。便捷的交通可以快速到达长三角周边城市便于监督生产供应链,这里也汇聚了全国不同城市的人,能快速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上海具备所有的创业条件,只看你做还是不做。”
彭嘉雯不是一个人,她的团队给了她下定决心的勇气。团队成员分布在香港、上海、广州三地,他们将利用各地优势,完成联动。“香港主要做市场规划、竞争力分析;广州主要做品牌运营;上海周边有很多工厂,我在上海主要负责产品研发。”
创业的筹备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单从彭嘉雯负责的产品开发来看,原本在公司只需要负责一块内容的她,现在要负责采购、找备案、了解法规甚至要熟悉财务知识。“这个过程挺艰难的,好在有认识的前辈,现在一步步也在有序推进,感恩上海的一切。”彭嘉雯说。
随着创业计划稳步推进,彭嘉雯在上海也慢慢有了“归属感”,未来将继续“扎根”上海,“坚持”是她送给自己的关键词。“如果一直能坚持下去,最终我觉得肯定会到达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创业都是慢慢累积,慢慢去做的,能坚持下去就很好了。”
和彭嘉雯一样,1997年出生的司徒伊旎也通过参加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沪港青年会与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三方合作推出的“敢创未来·沪港青年就业创业计划”来到上海就业。
“当时觉得香港的工作环境挺饱和的,并没有很多机会给到年轻人。上海的话,像现在有很多数字化方面的转型,机会更多一些。”司徒伊旎说。
除了工作机会外,司徒伊旎选择来上海就业也是因为她本身是沪港交流的“结晶”。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上海人,熟悉两地环境的她,来到上海工作后,觉得对上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越来越觉得自己成了上海发展的一份子,还挺骄傲的。”
未来,司徒伊旎想和沪港青年会的前辈们一起,为两地交流出份力。“虽然现在有很多交流通道,但两地还存在挺多隔阂,很多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以偏概全。如果有机会去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影响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