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逐步回暖,14日晚,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茶花女》亮相福建泉州大剧院,拉开了疫后上芭首轮全国巡演的序幕。当大幕开启,观众们久违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掌声久久不能停。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上芭近百位演职人员将携《茶花女》献演福建、江苏、江西、湖南四省九市,为这个盛夏添上一抹亮色。
《茶花女》剧照
目前这个特殊时期,能全国巡演的作品并不多,而以《茶花女》《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一批上海出品的剧目逆势而上,受到国内演出市场的关注。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
为什么能演?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演艺市场按下了暂停键,虽然“云练功”给演员们提供了“停工不停功”的可能,但上海芭蕾舞团仍从2月17日起,率先开始逐步恢复了线下训练。彼时,演员们在排练厅戴着口罩跳舞的画面,感动了无数人。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因为这是种力量。”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看来,家里练只能练局部,在团里科学规范地训练,有节奏、有调度,每个动作才能达到教科书式的标准,才能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辛丽丽指导演员训练
“万一哪一天可以上台了,我的孩子们立刻就能上。”辛丽丽许下的承诺没有食言,当上海各大剧场陆续开放后,上芭四台大戏——《起点Ⅲ——时间对岸》、经典版《天鹅湖》《马可·波罗》《白毛女》已率先与申城观众见面。
虽然《茶花女》已经演了多次,但演员们对自身仍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巡演启动前两周,便开启了火热的排练模式,演员与人物之间展开了一次次“对话”,角色与角色之间一遍遍磨合,每一个充满“意味”的眼神、表情、动作和舞步,在身体里、在心里反复琢磨。
演员们在排练
为什么要演?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国内演出市场正加速回暖。今年5月,国家文旅部出台政策规定,演出场所恢复开放上座率不得超过30%。观众们欢欣鼓舞的同时,对于剧场和演出方来说,却是巨大的压力。
演不演?上海多家院团负责人曾表态,不赚钱也要演。“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回到剧场里来,一起重启信心。”有了30%,才有50%、80%、100%,演出恢复的最重要意义是在给市场注入信心,推动演出市场的复苏。只有观众重新回到剧场,才能让剧场更有底气带来更多高品质的好戏。
《天鹅湖》剧照
6月18日,上海芭蕾舞团经典舞剧《天鹅湖》揭开了上海大剧院复演序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受邀观看演出,他说,“剧院演出是市民迈向常态化生活的第一步。”“离开了艺术,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苍白。”艺术虽然不能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是却能给人以提振士气、抚慰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更需要文艺的助力。
为什么要巡演?
之所以选择《茶花女》作为巡演剧目,不仅因为这是上芭成立四十周年打造的又一部“世界故事中国演绎”的原创力作,更希望通过芭蕾艺术的独有表达,让各地观众领略芭蕾之美,感受在逆境中也要努力向上的芭蕾精神。“有演出,就有希望。”剧院方表示,希望在这些热门剧目的带动下,让本地文艺演出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茶花女》剧照
巡演顺利进行的背后,离不开全面周密的防疫措施。据《茶花女》剧组领队介绍,为了最高限度地降低风险,巡演途中,剧组全程佩戴口罩、配备免洗消毒液、一次性塑胶手套;乘坐的大巴和司机全程跟组,不另行更换;演员们15人为一组,每人每天向组长汇报当日身体情况。与此同时,当地剧院也积极配合、推出各类防疫措施,让外地院团无后顾之忧。
《茶花女》剧照
随着各地演出市场的加速复苏,全国各大城市的剧院纷纷向上芭抛来橄榄枝,要求增加演出场次。对此,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表示,“再次踏上巡演之路,但防疫仍不能放松,要抓得更严、落得更细、做得更实,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