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汉堡的轮船驶进港口。船上装载的一箱箱汽车零部件被运进仓库,拆箱,再与其他货物拼箱,而后运去外高桥港区,重新出口。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一幕,步骤清楚、流程顺畅,上海口岸自此正式开展跨监管区域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处长毛德春说,跨关区中转集拼业务开展后,将大大节省企业的资金与时间成本;同时也使得上海对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的吸引力更强,显著提升国际中转货比例。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揭牌成立后,这样的创新性探索实践越来越多。
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4月24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14.27平方公里封关区域顺利通过预验收。“进出境不用备案制,可予以放行;检疫不用在口岸,可在区内;进出口不用报关制,实行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实施特殊的统计方式;区内自由流转,区间流转不用双侧申报,只需单侧。”毛德春这样解释这里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
在验收当天,记者跟随国务院联合验收组一行来到一处监控室。在数公里外的围墙随机一处,验收人员将物件从空中扔进围网区内,系统瞬间报警,并指出事件发生所在地。这片特殊的监管区域要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离不开物理与虚拟双重意义上的各类监管设施。
在人手、设备短缺的疫情期间,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上海海关、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规资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以及上港集团、临港集团等建设主体,平整161.23万平方米的土地,建成约32.87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具备多项查验功能的5.7万平方米查验场站,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中,2号卡口的查验场站,具备普通货物、跨境电商、食品查验功能,设有查验平台、海关办公用房、检疫处理区等,参考荷兰查验中心做法,实行全封闭查验。它的建成很不容易——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说:“全封闭仓库需要定制几十道闸门。我们找了三家定制闸门的企业,两家外企觉得来不及,当场拒绝。”
最后一家企业来自上海嘉定,老板一听是为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马上答应下来,当场给供应商打了几个电话。其后,武伟还多次赶赴嘉定,到工厂中查看进度,与对方反复沟通。最终得以按期在预验收前完成生产、安装。
虚拟监管同步跟进
基于网络的虚拟监管措施也已同步跟进。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帮助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无感监管。“物流信息、GPS信息……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都接入平台,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对接。”管委会综保处相关负责人说,“在多数情况下,不再需要企业提供账册、证照等。”
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影明告诉记者,公司在特殊综保区内拥有7万多平方米物流仓储,近2万多商品品种,各类贸易方式和监管方式重叠,各类发运和系统需要对接,以运行保税账册货物的贸易服务、维修账册修理物品、电商的配送跨境贸易服务、船供物品的船供业务等。“我们为解决账册问题,甚至注册了3家公司,10来个员工扑在上面。”他说。得益于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这些“麻烦事”都不复存在,元初供应链能大幅削减企业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
这不代表监管的缺位。据介绍,货物从到港到进仓,再到卡口、出关,所有信息都能在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中追溯,资金亦如是。“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比如货车进了卡口后没有右转去查验——我们都能及时发现。”
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数据完全接入政府平台。有些企业顾虑数据安全,综保处工作人员要一家家上门游说,向其保证数据只用于监管与服务;有些企业干脆没有数据采集设备、系统,他们也要帮忙解决。
记者了解到,揭牌时,一体化信息平台已经归集了67家单位的1282个事项、17659个信息项,对接了54家区内企业、1家区外企业以及15家银行机构的数据,全部满足海关、市场监管、税务、外汇等部门信息化协同监管的需要——这也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敢于“一线放开”的底气。
88条支持意见催化创新案例
洋山特保区揭牌不久,《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就于6月推出。其聚焦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跨境综合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从贸易监管、金融创新、重点领域政策创新和财政扶持、综合保障等8个方面,一下子提出了88条之多的综合支持意见。
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的话说,《若干意见》是“一揽子大礼包”,“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最大限度助力企业和产业发展”。
首单跨关区中转集拼业务得以开展,正是得益于《若干意见》的出台。毛德春表示,政策上并未对跨关区中转集拼设限,但企业开展相关业务要额外投入成本。在起步阶段,业务规模不大,企业可能会做亏本买卖,自然不愿意有所投入。意识到这些问题,管委会与海关一同通过业务补贴、监管优化等手段,撮合国际大货代得斯威在上海开展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以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而根据《若干意见》,对从事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及搭建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的企业,按照其规模和贡献度给予一定支持。在此基础上,综保处还正研究给予进一步补贴支持。上海海关则批准上海深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设立了国际转运集拼监管中心,对集拼货物实行闭合式、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并成功完成了国际中转集拼的海运舱单模式下的全流程试单操作;还多次提速试单,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