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时段,站在殷行路、国权北路、何家湾路的交界口,车辆川流不息。杨浦区建管委副主任王祎告诉记者,眼前这条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过去是一座宽只有10米的临时钢便桥,行人、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混行抢道,而桥下便是滚滚流淌的小吉浦河水。
今天上午,杨浦、宝山两区合作完成国权北路小吉浦桥改建工程路口沥青面层摊铺,标志着这项历时三年建设的“区区对接”市级重大工程全面建成。
俯瞰十字路口全貌。
小吉浦桥的独特性,从地理位置就可见一斑。这里是杨浦宝山两区的交界点,杨浦区的殷行路经过此地拐了一个小弯,直通宝山区的何家湾路,与殷行路斜交的国权北路也在这里划出一个弧度,路北段属于宝山区,南段属于杨浦区。
四条城市道路在此交汇。
过去,人们从杨浦区新江湾城经殷行路前往宝山区的高境镇,或者从国权北路转到宝山区的何家湾路,经过这个“异形路口”时,唯一的通道就是小吉浦桥。“35米宽的国权北路北段、60米宽的殷行路,到了这个节点就变成只有10米宽的临时钢便桥。”王祎说,这座桥过去被周边的居民戏称为“一线天”。公交1256路、1612路、875路等多条线路每天路过“一线天”,总要经历人车抢道、险象环生的一幕。
昔日的小吉浦桥。
改变从2017年开始。在市交通委、市交通建设管理中心、交警部门的支持下,杨浦区与宝山区联手,将国权北路小吉浦桥改建工程和国权北路改建工程纳入了市级计划,并于当年9月取得施工许可证。
从一座10米钢便桥,变成一个宽60米、双向6-8车道的十字路口,这样的工程在上海并无多少先例可循。两区经过多次协商并达成一致,桥梁主体结构由杨浦区负责实施,南岸桥接坡及腾地由宝山区结合国权北路改建工程实施。
改造的第一个难关在于腾出空间。新建成的小吉浦桥经过部队营区,沿线还有大量二级以下旧里。杨浦区与两家部队单位协商签订了相关设施改造和移交接管协议,对靠营区侧的新建桥台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结合营区围墙一体化改造,在满足水务规范的同时减少对营区的影响。宝山区则完成了沿线二级以下旧里的腾地和南岸桥接坡施工工程。
昔日的小吉浦桥周边环境。
改造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在建的轨交18号线下穿小吉浦桥工程范围。十字路口所在地,位于地铁18号线盾构即将穿越的工程范围内,而新建的小吉浦桥因桥梁跨度较大,需在河中地铁18号线两条盾构区间之间增设桥墩,工程队不仅要克服施工过程的困难,还要“抢”在盾构建设前完成桥梁施工。
为此,小吉浦桥改建工程建设主体杨浦区市政和水务事务管理中心专门成立了一支“青年突击队”作为推进项目实施的主力军。“桥梁结构采用异型钢结构梁、异形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梁三种不同种类的异型粱拼接,建设难度很大。”青年突击队队长裴梦捷告诉记者。在此过程中,杨浦区多次与申通地铁集团、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部就工程涉及18号线盾构推进范围内的桩基、管线、桥台等工程方案和关键工期节点进行了对接,得到后者全力支持。
今天的康庄大道。
历时三年的工程,为了减少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的影响,两区合作制定了三阶段五次翻交的交通组织方案,桥梁施工过程中加大现场警力投入和指挥,始终确保临时通行秩序,保障公交线路通行。桥梁改建后变为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明显提升了两区对接区域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