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南园滨江绿地的公园里,市民倘佯在金色的向日葵花海里赏花拍照。
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了上海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进情况,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强、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黄浦区副区长洪继梁、闵行区副区长汪向阳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到2025年,上海的公园与城市更加开放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各类公园数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基本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本市公园城市基本建成,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生态空间占比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公园2000座;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
重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将聚焦重点发展区域,强化公园与城市全面开放、融合、提质。以“一江一河一带”推动主城区生态空间开放融合,中心城区以“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开放为带动,以城市更新推动公园绿地建设,加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促进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和功能融合;五个新城打造高品质“绿心”公园,凸显“一城一园一湖”的独特景观;围绕张江、紫竹等创新集聚区域以及桃浦、南大等产业转型区域,统筹产业用地附属绿地布局,促进中心公园的建设提升、融合创新以及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园区品质。
“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将聚焦环城生态公园带、千园工程以及全域绿道网络建设等重点工程,强化全域公园有机串联,建设城乡公园体系。建成世博文化公园、北外滩中央公园、前湾公园、上达河公园、奉贤中央森林公园、马桥人工智能体育公园等一批大型标志性公园;结合“一江一河”、新城建设等新建50座社区公园;聚焦中心城公园布局盲点问题,新建、改建300座口袋公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200座乡村公园,50个开放休闲林地公园;新建市域绿道1000公里(骨干绿道500公里),郊区依托绕城森林、生态廊道等初步建成“一区一环”;主城区沿骨干河道两侧20米构筑连续开放的公共空间,持续推进以川杨河、淀浦河、蕴藻浜、张家浜等为骨架的滨水廊道及两岸绿道建设。
确定四个区域重点工作
“环上”“环内”“环外”“五个新城”四个区域有11项重点工作。
“环上”以外环绿带功能提升为主:一是注重功能复合,改造提升已建外环绿带,新增城市公园35座以上,优化拓展14个已建成公园功能;二是推进外环绿道改建、新建和贯通,建成100公里以上步行道、自行车道兼备、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三是落实“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工作要求,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提升绿化品质,实施“四化”改造500公顷以上。
“环内”稳步推进10个楔形绿地建设:一是全面建成森兰、碧云、三林和桃浦等四个楔形绿地,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等五个楔形绿地规划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以上;三是启动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建设研究,结合滨江森林公园功能提升,打造吴淞口区域绿色发展示范区。
“环外”有序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一是以闵行区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为试点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政策;二是有意愿、有条件的相关区启动生态间隔带建设方案研究,注重特色营造、强化布局交融、资源整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互渗透、无界融合的生态公园;三是注重林水复合、蓝绿共生,系统谋划浦江第一湾区域的生态建设。
“五个新城”一方面以林地建设为核心规划建设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另一方面通过在新城内改建或新建大型公共绿地,建成一批100公顷以上的“绿心”公园。
根据总体规划,到“十四五”末,“环上”将建成49座以上的城市公园。到2025年,在98公里长的外环绿带上,平均每2公里就有一座城市公园,形成“长藤多瓜”、“串珠成链”的格局。
今年新建绿地1000公顷
今年主要任务:计划新建绿地10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00公顷,新增各类公园120座以上,其中口袋公园60座以上。加快推进“环内”建设,推进浦东新区森兰、碧云、三林和普陀区桃浦楔形绿地建设,建成楔形绿地130公顷以上。稳步推动“环上”公园改造,启动浦东金海湿地公园、宝山大黄村绿地、普陀凌家浜绿地、嘉定绥德路绿地、闵行梅陇绿地和徐汇华泾公园等7个地块改造。研究探索“环外”规划建设,编制完成闵行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新城”绿心公园建设,争取松江新城中央绿地、青浦新城上达河公园、奉贤新城中央森林公园、临港新城绿丽港楔形绿地及顶科“绿心”公园项目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