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获国内外建筑类大奖的上海天文馆“再下一城”。记者今天从上海科技馆获悉,上海天文馆荣获2023年AIA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州分会年度卓越建筑大奖。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州分会年度建筑大奖创立于1968年,每年评选一次,在今年获奖的25个项目中,上海天文馆是唯一一个中国项目。
2023年奖项评审委员会主席,卡姆兰·查姆萨兹(Kamran Charmsaz)表示:“我们所选出的这些精妙的建筑设计根植于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并在其基础上体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与当今时代的不断变迁琴瑟和鸣。”
上海天文馆独特的建筑设计,来源于对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以“连接人与宇宙”为设计理念,将建筑之美与科普展示精妙结合。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构成天文馆内部空间的“三体”结构。更巧妙的是,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及不远处的滴水湖,三者之间的位置恰如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大型天文仪器,隐藏着光影的密码,记录着时间的流淌,也成为了上海天文馆最大的一件展品。在这里,观众可以成为“追光者”,通过球幕影院以外的光环盈亏、圆洞天窗之下的光线迁转,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四季的变化。
每逢夏至,球幕影院下方的公共空间都会上演光影大秀,当正午的阳光沿着球体投向地面时,它的光环会与大理石砖面重合,描摹出时间的轮廓,形成一道完整的光环。
“放眼整个宇宙,这座建筑只是一个微粒,希望通过天文馆,鼓励人们去仰望、理解、敬畏宇宙。”上海天文馆主创建筑师托马斯·黄(Thomas Wong)这么说。
上海天文馆建筑设计独特,技术工艺复杂,异形结构多,施工难度高。自建设之初,上海天文馆就以“建设国际顶级天文馆”为目标,发扬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秉持精心设计、匠心打造、用心管理的理念,努力探索一条科学展示的创新之路。
为营造最佳宇宙沉浸感,整个天文馆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几乎都采用不规则形状,流畅的弧线宛如恒星的运动轨迹。它在建设过程中也攻克多项空间结构技术难题,如建成国内罕见的悬挑长度36米、最大宽度61米建筑钢结构空间,“悬浮”于混凝土壳体上方外径30米、内径23米的球幕影院,仅少量点支撑的200多米长旋转步道以及直径40米的倒转穹顶等。16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助力建设团队最终顺利实现了建筑结构、功能与形态的完美融合。
自2021年7月开馆以来,上海天文馆人气十足,两年来共接待观众194万人次,成为沪上“网红”新地标。海内外观众纷纷打卡,并点赞其建筑之美、展示之新、馆藏之特、人文之爱。这些参观者中大部分为青少年,上海天文馆也成为鼓励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的重要科普场馆。
近年来,上海天文馆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在业界受到高度赞誉,在不同领域内屡获国际国内大奖,展现中国科技发展最新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方面,2022年,上海天文馆荣获第29届Thea“杰出成就奖”,成为全球13个获得该奖的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博物馆/科技馆;上海天文馆建筑设计方案获得2022年度“Chicago Athenaeum国际建筑奖”;上海天文馆品牌视觉设计方案获得2019年度“德国iF奖”。
在国内方面,2023年,上海天文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荣获该年度建筑装饰行业科学技术奖;上海天文馆展示照明工程还获得过2022年度中照照明奖等。 |